铜图有声 | 科普日:科学照亮希望之光
日期: 2024-09-26 19:10:45 作者: 区图书馆 阅读次数:
字号:

[ 大 ]

[ 中 ]

[ 小 ]

2002年6月29日,我国第一部科普法 ——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》颁布实施,这是提高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法律保障。

为纪念科普领域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,2003年6月,中国科协启动开展“全国科普行动日”。2004年该活动正式命名为“全国科普日”,并于2005年调整至每年9月举行。

今年是第21个全国科普日,主题为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,协力建设科技强国”。

这是一年一度的科普盛会,这是科学照亮的希望之光,这是迈向科技自立自强的坚定信念。

科学的

曙光


本书是世界知名理论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塔努·帕德马纳班及其妻子写给普通大众的一部简明科学史!

本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本必读之书,它能让你了解科学的历史以及它是如何塑造当今这个时代的。

本书通过模块化和趣味性的方式,讲述了18世纪以前的科学发展史——从古代开始,大致到牛顿时代结束——涵盖了可以被称为“科学的曙光”时期,不仅回顾了物理、化学、数学、医学等狭义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,还探索了航海、立法、印刷等广义科学发展史上特殊而重要的事件。

全书分为24章,各个章节彼此之间相互独立,可以单独挑选其中任意一章,或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进行阅读。关于科学思想史的发展,书中基本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的。

全书24个主题至少有20个能登上任何一个经过理性思考后罗列出的早期科学史里程碑榜单。在这一系列里程碑中,从广义上的科学发展史中,还选入了关于航海探索、历法系统和印刷术的故事, 使整个科学发展史更加全面。




创新的

起源


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对驱动发展具有深远意义,但是鲜有以历史视角系统回溯该过程的著作,本书对这一空白做了很好的补充。本书对于重大创新活动生态系统营造、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都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启示。

—— 陈春花

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

这是一部严谨的梳理性的专著,在科学与技术如何成为创新元素的多米诺骨牌中前两张方面,本书有着足够的认知和清晰的结构。希望本书能够引起更多人思考创新,理性地对待创新,并且成为塑造中国创新文化的一种力量。

—— 李成才

纪录片《大国崛起》与《创新之路》导演

创新与生命一样,是宇宙中非常不可思议的现象,因为它是“逆熵”的,它能从混乱中衍生出秩序,从简单演化出复杂,是整个宇宙避免热寂的希望。

创新是如何产生的?人类历史的伟大创新总被人们包裹在一层神秘主义的面纱下,瓦特、达尔文、牛顿、巴斯德、乔布斯,创新总是与个体的成就相关。但本书认为,这不是事实,即便这些聪明的个体不幸夭折,蒸汽机、进化论、万有引力、疫苗和苹果手机仍然会出现,因为创新有它自己的规律。

本书以独特的视角,追寻了从发现、发明到创新、创造的曲折路径,同时对创新的本质、创新的价值和创新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刻的探讨。

本书堪称人类磨砺新思维的颂歌,也是人类开拓进取精神的礼赞,它给我们带来了十分有益的启示。




灵光

乍现


本书从神经科学的角度,剖析人类的创造力是如何产生的,对大脑各功能部位、激发创造力的体内物质,以及除智力外对创意活动产生影响的其他因素进行科普。

一看就懂的趣味科普读物,破解长久以来关于创造力的神话。



你能想象一个没有创造力的世界吗?在那个世界里有你穿的衣服吗?有电灯吗?有汽车吗?有城市吗?那里很难存在我们今天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,那很可能是一个相当灰暗的场景……创造力是让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好的能力。

从集体角度来讲,创造力促进着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进步;从个人角度看,创造力有助于我们进行提问、寻找解决办法、自我娱乐、自我表达。

在当今这个科技和机器能够替代人类做许多事情(甚至做得更好)的时代,创造力成为许多领域都在寻求的珍贵特质。与此同时,神经科学在创造力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……但是,这些最新研究成果还没有普及到公众当中。

本书填补了这一空白,希望能够普及神经科学人士对创造力的看法,让读者从中获益。


版权所有: 铜梁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

渝ICP备20005364号-2

渝公网安备:50022402000650号

电 话:023-45694185(24H)

邮 编:400010

地 址:重庆市铜梁区迎宾路154号

技术支持:重庆城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
官方微信